亚美体育“金融强国”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支撑。大中型银行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银行通常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深厚的市场影响力,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机构,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活水”的重要角色。
光大银行一直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总量也在2010年跃升世界第二。当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外汇储备规模持续位于3万亿美元之上,连续17年稳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长,已达到8%左右,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经验,大国崛起与世界金融中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金融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常常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撬动大量的资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能力。
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锤定音,不仅系统回答了我国金融行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行业责任,也做出了当前和今后国内金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部署。会议反复提及“金融强国”,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及“金融强国”。
金融机构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资金枢纽,承担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职能,渗透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和各主体,既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相生相长,又连接着国际国内市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定位。这意味着,光大银行在肩负起重担之时,也有着巨大的历史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银行贷款总额376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其中对公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0.8%,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信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8.9%、30.1%、37.9%和44.9%,均高于全行贷款增速。从数据来看,光大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方向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持高度一致。
光大银行以自身实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服务“国之大者”的体现,也是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坚持。
“跨周期”一词首次出现在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跨周期”再次露面,会议指出“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为何要频频提及跨周期调节,这与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复杂转变有关。国际方面,全球经济依存度不断上升,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布局面临新一轮调整金融,海外地缘政治冲突的不断扩大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但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长期存在。
而跨周期、逆周期调节能使经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没有了“波动性”。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对企业融资项目发展前景和还贷能力预期较高,倾向于进行信贷扩张;而在外部冲击来临和经济下行阶段,商业银行倾向于规避损失,容易出现群体性惜贷。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对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在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下寻找新的增长点“对冲风险”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光大银行的应对之策是以业务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2022年,光大银行提出锚定AUM(零售资产管理规模)、FPA(对公综合融资规模)和GMV(同业金融交易额)三大北极星指标,着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客户服务改善、业务结构优化。经过一年多的精耕细作,三大北极星指标已初显成效。
公司金融业务方面,光大银行以FPA为指引整合商行、投行、私行等业务优势,以全融资品种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商投私一体化”价值创造效能持续提升。截至9月末,FPA总量4.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0%。
零售金融业务方面,光大银行锚定AUM突出“财富管理”与“金融科技”两个特色,聚焦财富管理、零售存款、零售信贷、信用卡四大核心业务,强化客户经营、双曲线模式、场景赋能、科技赋能、多元协同五项能力建设,构建涵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为核心的大财富管理生态全链条。截至9月末,AUM总量2.6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2%。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光大银行以GMV为导向构建数字化运营新业态,发布“金融机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同业客群经营模式,为金融同业客户提供产品代销、撮合交易、科技输出和研究资讯四大领域的服务。截至9月末,GMV总量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14%。
厚积薄发之下,光大银行已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化转型发展道路——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并通过扎实的数字化底座,培育出可靠、专业、灵敏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是历史大势,在改变银行业经营格局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光大银行来说,坚持数字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化的根本是强化用户思维,促进生态链接和理念协同,提升客户体验。光大银行全面发展数字化获客、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渠道和数字化运营,同时把服务融入更多的生态场景,形成更多的生态体系。
零售金融方面,光大银行依托数字化服务手段,结合用户标签属性、用户特征变量、产品匹配模型等创新运营方式,在光大银行APP遴选出优质产品货架,为财富管理用户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同时升级“理财夜市”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亚美体育。
这种智能、高质量服务也体现在其它领域。以零售信贷为例,基于不同消费场景、不同消费需求、不同用户画像,光大银行“光速贷”在购车、装修、旅游等众多场景为用户提供线上融资便利。
此外,光大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借助线上渠道充分释放服务动能,拓宽服务半径。例如云缴费App已升级至4.0版本,支持水费、电费、燃气费、社保、供暖、教育考试金融、医疗等30大类、1.5万余项缴费项目。截至9月末,光大云缴费本年完成缴费金额5085亿元,缴费笔数20亿笔,服务活跃用户4.5亿户。而云缴费平台上沉淀的海量客户,可以赋能银行各类业务,尤其是基础零售和财富管理,实现间接变现。
为了将金融“活水”送至最需要的地方,光大银行以开放理念打破银行服务边界、构建数字经营新模式,从“产品思维”转向“客户思维”。例如,光大银行“物流通”创新融合多类银行账户体系,为物流合作企业提供涵盖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的线上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建立“司机专区”,赋能网络货运平台、无船承运平台等物流新业态企业向智慧物流转型。此外,光大银行还推出了“专精特新企业贷”等线上融资产品,解决了专精特新企业短期融资难题。
在明晰的战略目标和数字化转型加持下,光大银行正一步步朝着“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愿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