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日建行》邀请普惠金融事业部牵头就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普惠金融,以问答形式解读建设银行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规划布局、发展特点与典型案例。
金融因实体经济所需而产生发展,承担着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职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人民至上”价值主张下,金融应当服务绝大多数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要与民生共进、与大众共享。普惠金融的初衷和职责正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是长尾市场主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的繁荣富裕。
2018年5月,建设银行在业内率先将普惠金融确立为集团发展战略,制定普惠金融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战略“路线图”和“施工图”,以“新金融+高科技”谋篇布局,以“数字、平台、生态、赋能”为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通过重构信用发掘机制,重建信贷作业流程,重写市场服务关系,从而重塑普惠金融文化,使社会大众更为公平、充分地享受金融发展的机会、成果和便利。
围绕战略规划,建设银行着力构建立体多维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健全专业化组织体系,同业率先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分别设立普惠金融经营管理机构,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特色网点、普惠专员经营服务体系,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完善资源保障体系,围绕考核、定价、规模、费用等方面,做出系统体制机制安排,强化业务发展内生动力;搭建科技支撑体系,以多源数据为基础、多元场景为链条、多维模型算法为依托、底层系统为支撑,搭建数智化科技运营生态,支持产品快速研发、创新、迭代;丰富服务供给体系,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服务生态,以一站式综合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满意度;构建全面主动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打造包含风险排查、反欺诈、风险预警等在内的“技术工具箱”,增强基层敢贷信心。
建设银行深入践行新金融理念,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战略,不断创新探索普惠金融新机制、新模式、新空间。从小微企业的单一主体,到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涉农、扶贫、科创等多领域主体群;从信贷融资的单一服务场景,到融入客户“产、供、销”等多维生产经营场景,提供融资、结算、财税、保险、外汇等一揽子服务包;从深耕金融领域服务,到打造“创业者港湾”“劳动者港湾”“学习者港湾”等综合化生态圈建设,普惠金融内涵不断丰富。从“探路者”到“领跑者”,战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权威评估机构明晟(MSCI)2022年ESG评级报告称,建设银行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创造了同业最佳实践,普惠金融战略和产品服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战略启动以来,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年复合增速超40%,2020年3月、2021年12月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业内率先突破万亿元、2万亿元,2023年11月已突破3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由2017年初的2.5%提升至超14%,贷款新增占比由1.3%提升至超25%,成为行内重要资产板块。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和贷款客户市场占比约为10%和7%,是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大幅提高服务覆盖,精准滴灌长尾客户。顺应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态势,建设银行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向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市民等长尾市场主体下沉。普惠金融贷款客户从2018年三季度突破100万户,到2022年一季度突破200万户,再到2023年8月突破300万户,间隔时间从三年半缩减至一年半,服务覆盖呈现持续加速度,带动千万级稳定就业,助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聚焦金融排斥问题,提升客户可得性和满意度。基于大数据和新技术应用,2016年,建设银行上线“小微快贷”信用类产品,并于2017年全面实现传统线下人工作业向线上转变,客户申请全线上信用贷款只需在手机上点击10余次,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到用款的全流程,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频繁跑银行、交几十份材料的情况,不仅大幅提升了资金可获得性,也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让更多市场主体平等、高效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有效缓解金融排斥性问题。目前,“小微快贷”等新模式产品累计投放约12万亿元,累计服务普惠金融群体超440万户;信用贷款客户占比超60%。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对于金融科技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下降,建设银行及时将其让利于小微企业客户,新发放普惠金融贷款平均年化利率由2017年的超6%持续下调至目前4%以下。“按需支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还款方式,大大减少贷款资金占用。此外,建设银行还对小微企业减免或优惠超30项服务收费项目,进一步节省企业成本。疫情期间,累计为超44万户普惠小微客户提供延期还本贷款金额超2600亿元,帮助企业恢复发展,呵护最为广泛的实体经济基础。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究其症结主要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聚焦这一问题,建设银行贯彻数字金融理念,创新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模型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数字普惠新模式,并成为人民银行发布的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金融行业标准(JT/T02692023)业务规范蓝本。
在数据应用上,建设银行围绕替代性数据推进数据集成,完善数据交叉验证,形成小微企业立体式全息画像,持续提升客户洞察能力。对内,深挖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结算、交易、资产等行内信息数据;对外,一方面与政府机构合作,从2015年开始使用税务数据,在人行征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商、司法、海关等40类、3000余个数据项,另一方面加强与第三方商业数据主体合作,特别是2021年以来针对个体工商户等下沉市场的长尾客群,扩充商户经营数据来源,提升客户画像精准度。在模型研发上,建设银行进一步拓展数据应用场景,围绕客户营销、申请准入、贷款审批、额度计算、亚美体育预警监测、催收处置、续贷管理、经营管理等八类场景,建立140余个数据模型。实现批量化、多维度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与自动化、标准化信贷作业流程,化繁为简大幅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小微企业需求以“短、小、频、急、散”为主要特点,特别是对资金效率需求尤为迫切。同时,小微企业普遍缺资产,在传统金融服务中面临“抵押难”“担保难”问题,更加期盼信用类贷款产品。建设银行根据法人客户、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科创客户等不同特点,研发了“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四大产品体系,涵盖信用、抵押、质押等多种方式。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建立敏捷创新机制,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及使用场景,形成通用型+定制化的产品供给能力。
针对优质纳税小微企业,率先与国税总局合作推进“银税互动”,创新“云税贷”产品,形成“以税授信、以信促税、以贷兴企”的良性循环。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围绕“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建立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建行e贷”系列产品,为企业提供基于应收、应付、订单预付款等在内的多品类线上化融资服务。针对县域乡村涉农群体,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将农户的农业补贴、种子化肥采购等数据进行归集,丰富“裕农快贷”“乡村振兴贷款”涉农信贷产品包。针对科创类企业,研发专属评估评价方法,创新“善科贷”专属产品,形成科创金融“价值”(VALUE)服务体系。
建设银行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拓展线年在业内首创“惠懂你”平台经营模式,集成在线测额、预约开户、贷款办理、进度查询等全流程功能。借助互联网跨越空间、无处不在的优势,实现无接触7×24小时服务,享受“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和“一价式”收费的申贷体验。
2022年,升级“惠懂你”3.0,从过去的贷款工具向生态平台进行延展,立足融资、成长和生态“三条主线”,推进与客户生产生活等场景的深度连接,将普惠服务扩展至客户经营全场景。做强融资服务,信贷融资服务功能增加至26项,扩容自助提额、智能推荐、贷款攻略等功能,为普惠客群带来“快、易、简、便”的服务体验金融。延伸金融服务,拓展投资理财、代发工资、代缴税等金融功能,由低频的融资服务延伸至高频的综合金融平台,激活用户金融活跃度。连接成长服务,引入企业开办、财税管理、物流服务、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将提供传统信贷融资服务的“一锤子买卖”,拓展为助力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服务”,实现从“融资”到“融智”的进阶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惠懂你”平台访问认证企业已超1120万户。
在供给侧破解融资难题的基础上,建设银行通过变革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边界,跳出金融做金融,从为社会扩大公共服务和共享资源的视角,推进金融走出银行网点,广泛融入企业经营、创新创业、金融教育金融、社会治理等多种场景,以共享创造价值,助力社会进步。
自战略实施以来,建设银行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开放共享自身资源,一方面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厚植普惠金融土壤。建设“劳动者港湾”,利用网点渠道优势,为户外工作者及社会公众提供有温情的便民惠民服务。推进“金智惠民”工程,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扶贫对象、涉农群体、基层乡镇扶贫干部等开展培训,提升金融知识普及程度和消费者金融素养。研究发布普惠金融蓝皮书、建行新华普惠指数,全面刻画小微企业运营态势与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打造中国普惠金融“晴雨表”。建设“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把银行服务延伸到“村口”,集成“存贷汇缴投”等金融产品和民生服务功能,打造广大农民致富路上的“新农具”。创建“创业者港湾”,联合政府、高校、社会资源,提供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产业对接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以专业精神和社会担当,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供给生态。
普惠金融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社会大众共享美好生活,是一项需要并值得长期坚守的事业。建设银行将切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前瞻的思维,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化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在产品服务、业务运营中的深度运用,充分利用政务和公共行业的数据,扩大普惠客群信用信息来源,持续推进线上改造和下沉服务,提升覆盖面和客户体验。同时,完善适应数字普惠模式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利用系统机控减少人为干预,增强对客户的信用洞察与持续跟踪能力。
推进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充分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和研发成果应用,为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融资支持。
践行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切实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融入普惠金融战略推进进程,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提升普惠金融业务中绿色贷款占比。
探索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聚焦养老产业小微企业特点,创新专属服务方案,积极支持企业成长发展。持续布局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成建行人的行动自觉,精准滴灌幸福产业相关普惠客群,提升民生领域服务质量。
“惠懂你”数字生态服务平台以扩大金融可得性、全面助力中小微企业经营成长、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己任,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创新产品服务供给方式,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提供信贷融资、综合金融、经营管理等一站式线上集成服务,与公共服务合作商共同搭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生态平台,满足普惠客群“金融+非金融”“成长+经营”“线上化+智能化”服务诉求,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亚美体育、适应性和覆盖面。截至2023年9月末,平台访问量超2.8万亿次,下载量3400万次,个人用户2100万户,企业用户超1120万户,签约客户超250万户,为普惠客群提供以信贷融资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
2018年,建设银行率先在业内推出为普惠金融客户打造的”惠懂你”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信贷服务线上化流程再造,有效解决普惠客群融资难、贵、慢等核心痛点。2022年11月,建设银行继续领跑同业,突破信贷融资服务APP模式,升级打造”惠懂你”生态型综合服务平台,围绕贷款、财富、服务三条主线,提供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经营需求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从“单一融资功能”向“综合服务矩阵”跃升的用户体验。
“惠懂你”立足“融资、成长、生态”三条主线,运用数字普惠、平台经营新打法,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客群提供了旅程化、多品类、智能化的信贷服务,打造了陪伴式、一站式的财富服务体验,融合“自生态+他生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服务生态圈,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成长。
打造快捷友好的信贷服务体验。“惠懂你”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多样化产品供给 +智能化产品推荐”,挖掘整合工商、税务、征信等内外部数据,对客户进行全息立体画像,精准识别客群类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专精特新”等),并结合企业实际经营需求提供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等产品套餐,帮助客户快速匹配产品服务,融资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同时,海量扩围信贷融资服务至26项,形成旅程化信贷服务流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做到基础功能全品类全覆盖,实现“足不出户尽享服务”的“快、易、简、便”信贷体验。
提供专业便利的金融财富服务。“惠懂你”充分挖掘并发挥建行集团金融资源优势,扩容平台服务品类,全新开辟财富版块,提供“B+C、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的全景视图,满足用户动态化、精细化的财富管理需要。以帮助客户长期财富升级为宗旨,新增部署账户管理、电子对账、基金理财、数字人民币等功能,以线上功能矩阵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充分满足小微企业各项金融需求,实现多维赋能,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营造生态型综合服务体系。“惠懂你”开放聚合他生态,探索通过打造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引入更多参与方共同服务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快递物流、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场景共建,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企业经营服务套餐。同时,“惠懂你”融合打造自生态,构建基于企业名片的社交服务,推进打造立体化企业社区,帮助平台上数百万小微企业拓展人脉、找到生意。“惠懂你”生态赋能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与社会的割裂状态,将银行服务触角延伸到普惠客群集中的高频场景,满足普惠客群分散的多样需求,实现服务重心下沉,让服务随处可见、触手可及,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尝试。
“惠懂你”是建设银行践行新金融理念,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抓住了科技进步和生态金融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应用智能技术,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创造更多价值需求。未来,“惠懂你”将继续积极发挥普惠金融“领跑者”作用,更加关注客户自身成长和企业在平台业务行为旅程,不断夯实核心信贷功能,扩围综合金融服务,丰富生态服务体系,让“惠懂你”更懂你,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小微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 举报邮箱:.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