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金融“引亚美体育擎”将集体亮相服贸会!存贷款破万亿增速名列全市前茅
发布时间:2023-08-31
  副中心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大关,金融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则高居全区各行业第一。   在服贸会副中心金融展上,农银金融科技公司、汇泉基金公司、北京国际财富中心、通州区金融协会、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新光大中心、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和京都律师事务所等8家单位还将分别以情景短剧、PPT展示和签约等方式进行路演,展示副中心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力与发展成果。   此外,全国棉花

  副中心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大关,金融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则高居全区各行业第一。

  在服贸会副中心金融展上,农银金融科技公司、汇泉基金公司、北京国际财富中心、通州区金融协会、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新光大中心、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和京都律师事务所等8家单位还将分别以情景短剧、PPT展示和签约等方式进行路演,展示副中心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力与发展成果。

  此外,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北京远洋乐堤港、上田八木(中国)货币经纪、北银理财等企业则将落地展厅与观众互动,展露副中心金融等行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力。

  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发展已迎来空前机遇,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

  亚美体育

  目前,副中心金融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特色优势逐步显现。今年上半年,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14.7%,对GDP贡献率达30%,居各行业第一。增加值及税收占总体比重连续四个季度超10%,有力支撑经济增长。全区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突破一万亿关口,为城市建设和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供给,金融业“引擎”作用愈加凸显。

  厚植发展潜力,副中心的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框架稳步夯实金融。今年以来,通政私募登记成功、通政融担获批设立,共35个金融项目落地,和合期货北京分公司等20余个项目持续推进。

  目前,全区已注册金融及关联企业420余家金融,各类金融资产交易、管理规模预估突破5万亿元。

  随着副中心加快引入多元化财富管理机构,全市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国内最大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首家中外合资资管公司(招商信诺资管)等一批高质量、专业性财富管理及服务机构相继落户城市副中心。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副中心加快长期战略布局,驻区30家银行有半数升级为一二级分行。华夏总行购地开工,工商、农业、中国、建设、邮储等银行在运河商务区购买超50万平米办公用房并将陆续投入使用,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两家市属银行理财公司落地,推动副中心在银行理财细分领域取得全市领先地位。

  锚定“双碳”目标,抓改革创新,全力优化提升绿色金融先导功能,副中心立足“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定位,启动国家级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和林业碳汇试点等多项绿色发展改革任务,实施产业与智库“双轮驱动、双链融合”发展战略,系统化提升机构转型、业务创新、交流合作三大功能。

  副中心引进北京首家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承接建设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中心,开展碳配额、排污权等各类环境权益交易规模已达9800万吨。

  依托绿交所延伸碳金融产业链条,副中心引进中美绿色基金,建设四家绿色支行,推动三峡新能源等绿色企业上市,着力打造聚焦于绿色投资和科技创新的基金财富港。

  引进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ESG研究院等机构,积极举办绿色金融年会、沙龙、论坛等活动,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不断拓展副中心绿色金融国际影响力。

  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参与制定的《碳金融产品》《环境权益融资工具》《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也已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发布,形成国家级金融标准。

  驻区银行机构还落地了全国首笔绿色信贷财产权信托投资、全市首笔碳排放配额、全市首笔CCER业务等绿色金融创新业务。

  截至6月末,全区绿色信贷占比超12.5%,已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亚美体育,为副中心率先达成“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目前,副中心金融科技资源布局不断完善,成功引进农银金科、中债金科、易宝支付等一批优质专业科技子公司,全区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增至21家,涉及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跨境结算等多个领域,金融科技产业业态持续完善。

  中债金科自主研发项目“中央结算公司‘中债链’区块链平台”荣获首都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易宝支付荣登2022年度产业互联网百强榜单,融和云链研发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入选北京市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

  副中心首家5G智慧银行、首家5G+绿色智能银行、108项智慧场景接连落地。

  随着副中心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多维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加快拓展,目前全区个人及对公数币钱包累计开通超45万户,金融科技持续向社会民生、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领域延伸服务,“耳聪目明”的数智城市逐渐形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