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波澜壮阔,中国金融业发展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第一套人民币“临危受命”,到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再到利率并轨、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国正从金融大国向着金融强国大步前行。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23号,这里有一栋文艺复兴风格的办公楼。它始建于1908年,不仅历经了清王朝覆灭,政府崩溃,也见证了新中国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这里就是当年清政府设立的度支部印刷局,印制了“大清银行兑换券”。后来,无论是经历了军阀混战,日伪侵占,还是政府统治,虽然几度易名金融,但这里始终是中国重要的货币及邮票印刷地点。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的当天下午,中国人民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就对已经更名为“中央印制厂北平厂”的此地进行军事接管。1949年2月2日,这里就印出了第一批“五圆”面额的新版人民币。如今,此处已经成为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北京印钞有限公司。
每一张货币都是一张 “国家名片”,因为在这些货币背后,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展现,也是一个国家捍卫金融安全能力的体现。回顾人民币的发展历史,新中国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跃然纸上。
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流通了6年多。之后,在苏联的帮助下,随着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新中国有了一套采用胶凹套印,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的精制货币。第三套人民币则是新中国独立设计印制的第一套流通纸币,它的设计生产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8月30日,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并投入流通。在设计上,祖国大好河山展现其中,华夏五千年文明可见一斑;在技术上,全世界顶尖的防伪技术,从纸张到油墨,从制版到印刷,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网;在生产中,近乎清一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更为重要的,人民币的背后是70年来与日俱增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是无数中华儿女辛勤的汗水。这一切都成就了人民币作为“国家名片”的金字招牌。
9月4日亚美体育,摩根大通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将于2020年2月28日起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这是继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巴克莱指数之后,又一个国际重要金融指数将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纳入其中。
“中国资本市场正迅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中国规模巨大的资本市场在国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将日益受到与之影响力相匹配的关注。”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说。
1986年1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
这次会面,在新中国金融史,乃至全球金融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送给范尔霖一张50元面值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就这样一份“小礼物”却让当时的国际舆论感到震惊——“这表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搞股票交易市场”。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支持和发展。无论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还是金融监管,新中国金融业再出发,一套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中国悄然变成了金融大国。
1986年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批准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工农业部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开始办理“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种股票的买卖交易业务。它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进行正式股票交易的机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营业,除了“老八股”外,开业当日上证所还挂出了包括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合计上市品种达30只。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迈出了我国探索期货交易的重要步伐。1993年3月1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启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称,同年5月28日成功推出期货交易,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粮食远期价格的历史。
1994年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运行,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对社会公布。
如今,我国沪深两市的股票账户近2亿户,拥有一个由3700多家上市公司组成、总市值高达50万亿元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我国已经形成了企业债、公司债、银行间票据与短期融资券等多种产品组成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80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我国期货市场的商品期货成交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金融发展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背后,金融力量功不可没。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这一举措被视为迈出了“利率并轨”的务实一步。
“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渣打中国副行长鲁静说。
事实上,改革始终是追寻新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线索,也是成就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关键推动力。
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上市,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完成了对国有银行的全面改革,实现了商业银行市场化。
从“7·21”汇改到“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逐渐实现双向波动,实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均衡水平。
从人民银行大一统监管模式,到“一行三会”分业监管,再到“一委一行两会”的综合监管,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自我完善,严守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红线,成功地应对了一次次挑战。
回首过去,那些新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历史性改革,注定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注脚。放眼未来,改革仍将继续,新中国金融力量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