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金融专业大学生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发布时间:2023-10-07
  亚美体育亚美体育完整的职业规划必须基于对行业的了解,而这一点也正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欠缺的。   其实在学校读什么专业,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绝不是100%的,毕业以后的工作与所学对口,这个概率有多小,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传统的选择职业道路的方法,无外乎受到家庭、同龄人、社会、媒体等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而由这些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又是片面的或夸大其词的。   而幼

  亚美体育亚美体育完整的职业规划必须基于对行业的了解,而这一点也正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欠缺的。

  其实在学校读什么专业,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绝不是100%的,毕业以后的工作与所学对口,这个概率有多小,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传统的选择职业道路的方法,无外乎受到家庭、同龄人、社会、媒体等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而由这些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又是片面的或夸大其词的。

  而幼稚地停留在纯粹的性格测试分析,或者是高谈阔论一些浅显空洞的人生哲理和兴趣开发,就更加脱离实际了。

  诚然,职业规划必要综合考虑到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甚至三观,但若要精确地定位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必须建立在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上。这部分不可或缺的了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取:

  2. 实习、见习、兼职等个人的亲身实践经历(“深入度”与“广泛度”不可兼得);

  其他领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针对商科方向的职业规划,可以推荐一本《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它的作者陈思炜老师对金融、市场、财会、供应链等领域都有充分的了解,这本书同时结合了其在美国留学期间做过的针对大量在职者的调研。

  另外有一点比较好的是,如果说书本上的内容比较平面、枯燥,据我所知,世为教育今年推出了一个免费的“陈老师商科职业规划私塾”,总课时20多小时的系统性职业规划培训课程,内容覆盖金融、财务与会计、市场与营销、管理咨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七大领域,在每一次课程中都会根据学生的需求邀请各行业细分领域的在职者来对于他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来做分享,包括该领域的每日工作、行业的结构、薪资福利、门槛高低、求职心得、职业发展等第一手的内幕消息。

  对于这种公益免费的职业规划课程,还希望今后在中国的市场上能够越来越多,越做越好,各行各业百花齐放。

  不论是金融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都建议系统地做一下职业规划,因为首先我们不能确保自己大学的专业选择所对应的职场,其次我们也不能确保读什么就要做什么,不是吗?

  但是,千万不要二元思维,上边我说的是“读什么就考虑做什么”是不妥的的,然而不少人也在宣扬“读什么基本不做什么”,职业规划这个事情我们可不能一刀切。

  具体来说,也就是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体系中在【行业】这部分(如下图一)必须花大精力去分析,感叹的是这恰恰是国内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真空地带,不知有多少学生认为把霍兰德测试、MBTI测试完成然后听那些“全球生涯规划师”或“国家职业规划师”等等(我记不清那些认证的名字)的咨询并得到一份在【行业分析】这个维度上极为“泛泛”的分析报告就可以了。

  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详见陈思炜:【2019更新版】职业规划方法论(必读)「附」专栏百篇文章导航目录

  这涉及图一的【能力】和【行业】两部分,具体来说,在我们规避了本回答最开始的那个“读什么就做什么”和“读什么基本不做什么”的误区后,在“行业”这个维度应该分析的是下图二关于“左右脑”与“理工农医文商法艺”方向上的全面分析:(下图引用自我的知乎专栏文章陈思炜:职业规划适合从什么年龄阶段开始做?不同阶段怎么做?)

  职业测评所考察的维度太少,导致给出的建议往往又广又泛,或者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方案的“可行性”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你比如说,之前遇到“商业分析师”,什么是商业?什么是分析师?投行分析师,银行理财经理、市场营销是,数据分析是,会计审计呢,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师?

  互联网一度让人误以为历史性地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性的鸿沟。。。然而,信息大爆炸后确实增加了我们对筛选和判断相信有效价值性的挑战。。。 建议各位今后还是慎用度娘,或者至少掌握一个出色的从搜索引擎中筛选与判断有效信息的能力。否则片面性(细分隔行如隔山)、碎片化(因为时间和篇幅问题,使得所论述观点里支持观点的论据不严谨不充分,但又因为信息不对称,一般人无法辨别)、主观化(各自成长经历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立场角度不同)、群体标签性(什么样的人有时间,在网上出于什么目的发表什么样的分享?)会让信息变得更为不对称,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自以为找到了答案。。。

  绝大部分人都没法匹配自己的某些具体的兴趣爱好和职业,更多兴趣应当回归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被认可被需要”等精神层次上,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的职业可以实现两者的兼容(以下第三点职业定位之——职能+行业+平台+模式四维定位模型会做具体展开,怎么)

  技多不压身?职业规划没特别明确的时候,跟风去考证,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然后。。。这些学生疲于校内学业压力和考证压力,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是错找方向,考得证书往往涉猎广泛,多个行业均有沾边,也就是我们说的又泛又杂,缺乏垂直度和深度,记得在我读书那个年代,就有很多人跟风一股脑把计算机二级、商务英语、CPA、CFA等接二连三地考,过程中还由于精力分散导致一些考证以失败收场。而相比之下呢,有的同学通过实践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方向后,有针对性地聚焦在特定专业方向的考证上,因为目标明确,精力聚焦,也确保了他们有更大成功率将有含金量的难度较大的敲门砖顺利拿下。学商科的学生都会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在生活中充分运营好一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就比如这边的“机会成本”概念,在做一件事以获得某种收益而因此不得不放弃做另一件事所可能产生的收益。对我们大学生和寻求新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来说,要深刻明白这个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只兔子同时追,一只也抓不到。

  大多数学生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过职业规划需要那么“复杂”吧?如果你要问有这必要吗?如果你知道“绝大部分人一生都没做好过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事实的话,应该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唠叨几句,我们都知道去医院看病时会由医生引导患者回答问题,资深的医生不应该也不会由患者告知“我得的是XX病,你看给我开什么药怎么弄吧?”就开始出解决方案的,没错吧?化验、拍片等检查,各项指标详细分析,前后报告比对分析,可行性方案的提出和建议,最后才是给出初步治疗方案,然而我们做职业规划却指望做做职业测评和大致了解一下【行业】就得到正解?我就点到为止吧,毕竟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言归正传,在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的【行业分析】基础上,更完整的理解的话,我指的【行业分析】是“职能+行业+平台+模式“四个维度的综合分析与定位。

  在先前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陈思炜:【2019更新版】职业规划方法论(必读)「附」专栏百篇文章导航目录第一大模块“自我分析”过程中提到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中绝大部分人难以将生活中的兴趣与实际职业工作结合,更多的兴趣实际是通过工作过程中成就感、个人价值实现满足感、被需要感等这类抽象的兴趣体现的”。

  然而,如果在结合了以上4个维度的基础上来更多元化组合式设计的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还将提升“我们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融入进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不少知友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市场”为前提下的职业选择,即服务于“企业”,在这里,为简化模型和便于各位理解,我在以上模型基础上去除了“平台”这个维度特别绘制了下面这个“三维度模型”,我将通过一系列案例来带大家结合模型图理解本文所述理论该如何应用于我们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模式——在模型内引入“模式”这一维度,指的是我们在职场上工作过程中所面对的客户类型及相应的展业方式,我将其分为2C(面向个人客户)和2B(面向企业客户或群体客户)两类。

  不同类别的模式下求职成功进入该领域从业(顺利求职获得录用)的门槛不同,在进入职场后职业发展过程中对平台的依赖度也有较大差异。

  对于销售类前台岗位而言,在同级别比较下(比如拿投行部与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来做比较)在2B模式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能否自带客户资源”的考量要求相比2C来的更高(拥有2B所需客户资源的难度也比2C的更大),这也使得入职门槛变得更高,以券商投行部为例,在达到明面上的一些招人要求后(陈思炜:如何进投行,基金或证券公司?学历不够真的无缘金融行业?)如果求职者并不具备足够匹配的高质量社会优质潜力型企业资源,那么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

  而对于2C来说,比如财富管理细分方向的销售岗,同样在对客户资源有隐性考量的情况下,C端客户的获取从潜在客户基数来看难度便低了不少,设想一下,满足上市条件且有需求上市、且愿意接受某家投行帮忙运作(能与特点企业搭上关系的人可不止一个!)的在全国范围内能有多少?

  对从业者来说,2C模式下对平台的依赖度更低意味着更短积累期、更低门槛的独立作业机会(包括以自由职业者、工作室模式或正式组团队创业),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2C获客更为公平便捷、O2O平台愈发成熟助力斜杠青年们越来越“斜”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在职人士已然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觉悟”,相信在我之前写的关于前北大网红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知识变现和下海创业事迹仍历历在目。(陈思炜:单1套网课热卖近8000万元、从北大离职,如何评价网红教授薛兆丰?)

  而2B模式下,整个积累周期就会久的多,得益于平台的资质与背景获取的B端客户的确会显得更为高大上,因而也让从业者们显得无比光鲜,但这类企业级客户与个体从业者之间粘性却要远低于2C模式,因为企业级客户作为组织形态存在,理论上搞定和几个领导的关系就能稳坐泰山的可能性也是基本不存在的,简单的道理:领导会换,利益为上,市场多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即便有强大的2B资源的从业者其实也不算完全的例外,如果某个从业者拥有2B资源,那么一般其转向挖掘2C资源(如流量)的空间也是成正比的),随意跳槽或自立门户时不得不面对“行业准入许可证、牌照等资质问题和企业级客户难以割舍的对大平台大品牌背书下的更强合作意向”的巨大挑战。

  这里罗列2B和2C模式以及阐述以上两点并非引导所有人一边倒得选择其中的任何一边,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为了避免很多人仅因“高大上”便一窝蜂去勇挤独木桥,我才将2C模式下的特征及其余2B模式的对比做此阐述,并将此维度纳入“行业分析”大模块之内供职业定位以参考。

  回到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中“人脉”这一模块中,我一直主张的还是要评估好自己的优劣势,有的放矢不盲目即为最适合自己的。

  并且,正如上述第二点第三段所述,拥有2B资源的很多情况下打通2C资源网络并不是什么难事,再次可见没有绝对孰优孰劣,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模式(即服务对象和方式):有宠物喂养需求的群体客户(B2C,属于2C类,不直接接触C端客户)

  模式(即服务对象和方式):2B,主要服务于甲方公司客户,除部分执行团队或执行环节外基本不接触C端客户(接触过程中一般也是以间接形式和身份)

  :比如市场营销可以是企业(甲方)的职能金融,也同样可以以行业的身份出现来服务于甲方企业,其实质也正是因为甲方类客户该职能上普遍的需求,当需求足够大且外包此部分给乙方的情况下成本更低、质量相对可控时,该职能变可能演变为行业。

  比如定位出的就是市场营销这个方向,那么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明确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后,是服务于甲方(图中的职能)还是乙方(图中的行业)?从门槛、工作内容所处链条重要性和系统性角度、从对个人成长等很多方面来看,如果做的内容都在同一个细分方向下,进入甲方做市场营销相对优于进入乙方,为避免误解,再强调一下,我们所的是平级对比,比如世界五百强快消品最大的公司的市场部岗位比较世界上最大的几家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的岗位。

  第2点中我之所以要举具体的例子,正是想在第3点里说明一下(又是一个容易让人误解的点):

  在特定的情况下往往由于一些甲方提供的岗位要求过高,使得类如应届毕业生群体更应该优先考虑乙方

  在职业规划这点上我总是强调“聚焦”,这个概念在以上模型图里也是全面贯穿的,

  在新增维度“模式”上,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应有所考虑是否可以一定程度上聚焦,

  比如还是以市场营销为例,在不同的产品及其对应的消费者群体下市场营销的运作差异巨大,如果我们能在求职之前几年便有所侧重,那么应届生求职过程中针对性将力集中在特定行业的公司上,效果会非常显著,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别人只能对该行业说出个一二,后几天还得分别应付不同行业的企业面试,而你可以滔滔不绝,也不用瞻前顾后一天天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别的行业的特征,甚至你还可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的思维,不用多说,还会拥有非常相关行业的实习经验,聚焦的力量是不是超乎你的想象?

  本小点节结:在系统地制定职业定位和规划过程中,借助以上模型的思考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

  2.在定制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过程中新增考虑一个维度“服务对象(模式)”,根据我的职业规划方法论体系里“人脉”等维度的结合来评估自己对2B或2C的模式会有所倾向。

  3.深度理解职能、行业、服务对象之间关系,从甲方和乙方的新层面来补充思考职业规划的定位问题,也从行业发展的朝阳夕阳角度综合做定位。

  我将我所理解的各个职业发展体系绘制成图并分享于我的专栏文章里绝非要以“正确答案”的姿态来做任何灌输和说教,恰恰相反,正如我能陆续更新这些模型是源自我从平时工作过程中案例的积累与复盘、学员们善意的建议和启发、与身边背景各异的熟人或陌生人发生的探讨甚至争辩,因此我和团队一如既往地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以便于我们不断优化这些模型,并帮助更多的有着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困惑的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答案”。

  陈思炜:【技】可能是你最急需提升的两大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陈思炜:《浅谈中美两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陈思炜演讲实录@苏大唐文治书院

  陈思炜:【留学毕业生的十字路口】工作几年再回国 vs 直接回国 vs 长期定居

  陈思炜:【券商研究所】3. 从薪酬考核机制看券商研究所分析师的“吸金能力”

  陈思炜:【方向的力量】酒店管理职业规划(一)&(二)行业发展现状、酒店组织结构

  陈思炜:【方向的力量】酒店管理职业规划(三)&(四)职业发展4大方向及薪资待遇

  有这种意识很好,先读个研吧,不然谈不上真正的职业规划,连真正的金融工作都没机会接触,大部分金融本科生只能去做柜员、管培生、理财经理、客户经理、跑单子。

  金融很吃学校,对学校层次要求比较高,都调侃说两财一贸以下无金融就是这意思,读什么层次的学校也是职业规划的基础。

  金融学毕业生还是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大公司证券投资部门、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

  本科生阶段就业,大部分进了金融行业,和其它专业也没啥本质区别,因为银行校招对专业放的很宽松,也知道本科阶段也学不了什么东西,银行很多基础岗位也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跟专业想比,个人形象、家庭条件、学校的牌子更重要。

  研究生阶段的就业,券商银行的行研、投行部、资产管理、自营、固收、基金以及VC和PE等为主。

  多了解了解这些部门和具体的形态,看看自己更适合干啥,好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找实习机会。

  以下内容摘自华融证券投资经理程肯在领金智库-大学生金融训练营-第二期中所做的题为《帮你定位最适合的金融岗位》的演讲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特质性格、各自的优劣势都不同,所以怎样结合自己实际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自己最合适的机构以及自己最合适的职位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将相关大类拆出来的具体行业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解释一下,让大家形成真正的概念,让大家真正知道这个职位为什么要招这样的人,并以此来看看自己合不合适,是不是想做这样的工作,以及能不能把这样的工作做好。

  之所以归类出项目类,主要是因为相关行业所做的工作是按照一个个项目来,顾名思义就是做项目,基本上是一级市场相关的工作,还有非标类的工作。他们的项目普遍是一级市场的项目,如果是股票类,项目就是股票的IPO、再融资或者重组;如果是债券类,项目就是债券发行;如果是非标类,项目就是一个个的非标融资项目。如果是VC、PE,项目就是找到合适的企业投进去。

  投资类基本包含了所谓的交易类型的工作与买方研究类型的工作。上一次讲课时说到,投资类承揽肯定是去做投资经理,投资经理底下一般是从交易和研究这两条线。对于投资类,今天我主要说二级市场,刚才我把一级的PE、VC投资归成项目类了。

  一、细节导向,这跟项目类细节导向的四个字一模一样,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研究类”主要指卖方研究,我刚才把买方研究归到投资类,是因为买方研究的目的是要发掘投资机会。我们知道,卖方研究主要有三大工作职能:第一、写报告,第二、组织调研,第三、给客户路演,讲述自己的报告。这个工作岗位其实主要还是说的成分居多,需要的工作要素简言之就是能说能写,这一点已获得很多机构研究首席的认同。

  上次也讲过销售的细分,包括机构销售和产品销售,产品销售又分为股票销售、债券销售、基金销售等等。股票销售基本上是和机构销售结合起来的,它也得去拉分仓的收入,给机构做各种各样条线上的服务。债券销售基本是销售交易的概念,还有一类销售是基金销售,主旨在于卖基金。另外,信托有卖信托产品的信托销售,保险有卖保险产品的保险销售等,这些的共同点是卖具体的产品。而机构销售则是对接某一类机构,他有任何需求你来给他满足。

  首要一点应该是亲和力。第二个从业要求是人脉资源。第三个要求是抗压能力,因为销售的目标是要完成销售这个过程。第四个要求就是形象气质。第五个要求还是要能喝酒。第六,销售不一定都要把自己的个人生活跟工作混在一起,但是很多优秀的销售是会牺牲自己的生活的。

  基本每个公司都有后台,人力资源属于后台,财务也属于后台。但是对这些岗位来说,不仅是金融机构,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这里说的后台类是指做业务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业务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后业务包括清算、托管,还有一些管理职能的部门,比如券商总部的经纪业务管理部门,其与券商营业部不一样。

  最后给大家一句勉励:行行出状元!大家在选定了自己的行业以后,要好好努力,大家都有从行业脱颖而出的机会,关键是自己努力的有章法,方向正确,而且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本文根据领金智库专栏文章《帮你定位最适合的金融岗位》整理而成,想了解完整内容欢迎前往专栏阅读:

  领金智库、中债俱乐部是国内领先的固定收益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有数万名金融机构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专业人士注册,每周邀请金融机构领导发表学术演讲,2014年至今已举办300多场金融研讨会和经济论坛。

  更多深度金融观点,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中债俱乐部(chinabondclub),领金智库(myficc),网站:领金智库中债俱乐部(中文网站

  相信在保研大军之中,不乏大量其他专业的优秀学子在跨保经管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既然可以跨专业被选入到各大顶尖高校的金融夏令营中,相信这些同学也都是各个专业中的佼佼者。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你过得这么好,为什么要转金融?

  当然,这个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保研领域,也不仅仅存在于金融专业,在考研、求职时和计算机等专业上也屡见不鲜。笔者曾实习过的金融机构在招收实习生时所收到的简历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其他专业,甚至是与金融毫不相干的专业。从新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工作很久年过三十者依旧费尽周折地想踏入金融行业的大门。究竟大家为何挤破头都要转金融?看起来如此光鲜亮丽的金融行业,又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度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从宏观上来看,一个人想转行,比方说从A行业转到B行业,无外乎有以下三种源动力在驱使着他:1.对A行业实在不感兴趣,失去了奋斗动力;2.一直想从事B行业,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之前未能如愿;3.大家都说B行业好,我也想试试。

  转金融也不例外,很现实的是,上述三种情况中,最后一点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出发点。就如小标题中写的那样:热门专业来了又换,只有金融一直在我们身边。至少在前后的十几年中,情况确实如此。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你吃腻了一家餐厅,或者说你常去的餐厅业绩惨淡即将歇业,你想要换一家却又不知道哪一家最合适,这种情况下只好打开某点评等APP寻找本地区排名第一的餐厅,而金融行业这家店铺恰恰在各个“APP”的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打开具体评价,虽说难免会有零星差评,但金融行业这家店的好评率还是相当之高的;再看看价格,正如我们喜欢人均消费较低的店铺那样,谁又不爱平均收入更高的行业呢,而金融行业这家店又是其中一员。由此看来,大量跨专业者的初衷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究竟金融行业有哪些优势,以至于吸引了无数门外人的目光?笔者私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以及自我提升与成就感。

  首先,最为现实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金融业普遍的收入水平较高,这一点不论从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或是其他指标来看,都是不可否认的。关于这一点很多人都会避而不谈,其实本身无须羞涩,爱钱乃人之本性,人总是要恰饭的嘛。当你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之后,很多现实因素就是猝不及防的扑面而来,让你不得不暂时放下曾经的那些诗和远方。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行业所带来的高收入可以却让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较为迅速地去除,让人客观理性地沉淀下来,让人感到踏实和心安。毕竟只有在生活条件得到更好满足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多的资本和底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其次,很多人看重金融行业的是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这里的环境既是指客观存在的物理环境,也是指无形中控制着我们日常生活状态的人际关系环境。对于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90后甚至00后,他们多半是没有长期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金融,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室总要比每天沐风栉雨、四处奔波的工作环境要强;而相比于传统国企和事业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金融机构虽然说也免不了很多职场的通病,但总体来说由于人员较为精简,结构也较为简单,加上任务导向和效益至上的原则,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在如何完成业绩指标之上,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的情况。或者说,相比于一些阶级分明、等级森严的行业来说,金融业中你依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晋升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而对于现在普遍患有“社交恐惧症”、不愿意深陷于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年轻人来说,金融单位的氛围和环境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同时,从事金融行业也会让人拥有相当可观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毕竟人还是要面子的嘛,不论是在家长们茶余饭后的口中还是在若干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最起码不会让他人看不起。当然,金融从业者所做的业务在外人看来也普遍显得比较高大上,其业务范围往往会涉及到IPO、并购重组,二级市场投资,动不动就是几十个亿的生意,各种专业词汇挂在嘴边,相比之下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此外,在金融行业,即使你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所接触到的往往也是各企业的高管层级,其中也不乏相当优秀的领导者,如果在年轻时能够有一定的榜样,不管最终我们选择哪条路,依旧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而且,金融从业者无论从学历还是平均素质等方面,也较多数传统行业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自然会有较强的社会认同感。

  此外,事业中的自我提升和成就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成就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有成就感,会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而对于许多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其本身就比较理性,讲求逻辑,擅长分析,所以说金融行业工作会让自己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接触的人层次高。同时,工作的需求和竞争压力都督促你不断进行自我的提升和进化,让自己在各个方面持续进步,这样会使你不论将来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会拥有相当的竞争力。

  当然,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你在享受着上述一切光环的同时,注定也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2019,金融圈没有仰视链》一文就将金融行业各个岗位从业者的百态刻画得生动真实,就像一位资深的金融从业者所言,“干我们这行什么都容易,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最容易的是容易脱发和容易失眠”,时常可以看到有两个孩子、年近不惑的投行人还要四处出差,由此导致的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也是从事这个行业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

  此外,虽说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金融行业理应是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但这其中也难免存在着视角所处时代所带来的局限性亚美体育,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拥有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就像2000年前后,我国外贸出口激增,外贸业一片繁荣景象,当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热度大抵相当于如今的金融专业。而现如今外贸的风口已过,国贸专业虽然算不上冷门专业,但比起金融专业来还是显得冷门了许多。而且近年来财经类高校分数线在逐年飙升之后已经显现普遍下跌之势,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金融或许也只是一个风口专业而非长久热门的专业。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金融行业并不等同于金融专业,哪怕金融行业可以长期繁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得金融专业不再那么吃香。同时,虽然金融机构是利益导向,但作为名利场,金融圈的水还是很深的,人际关系复杂,而且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于国企事业单位,人际关系容易紧张,“一言不合就跳槽”。

  因此,没有哪一行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得了的,也没有哪一行是随随便便就可做得好的,很多时候,绝对的好是不存在的,只有各种相对的好摆在你眼前,究竟要选择哪一条路,需要由你亲自去博弈。

  让我们把视线重新聚焦到保研上来,那么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放弃自己学习过三年的本专业去跨保金融,究竟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呢?先让我们来听听过来人的说法吧~以下是一位由劝退理工科跨保金融失败、目前正在准备跨考金融中的同学的想法——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不喜欢枯燥的实验室生活而萌生了跨保的想法,于是寻找能跨的并且自己尚有优势的专业,就把目标锁定在了金融,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听很多学长学姐说经管专业十分欢迎有理工背景的同学,所以一开始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旁听了一些课程之后觉得金融也比较有趣,且很符合自己的理科思维,便着手跨保。现在想来,驱动我选择跨保金融的原因一是对现有专业的无感,二也确实是对金融进行了解后再权衡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所以奉劝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转金融,还是要‘先调查再发言’。”

  相信他的想法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有志于转行的同学的想法,而这位同学的经历也告诉大家,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切不可“想当然”。金融专业虽说相对来说门槛较低,对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的包容性也较强,但绝非是你想转就转的或者随时就可以转的。相反,由于竞争十分激烈,你只有早做规划并从自身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斗中胜出。因此,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据笔者观察,这恰恰是当下许多顶尖高校学子最为欠缺的一点。既然大家都能从残酷的高考中脱颖而出,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都毋庸置疑,但正是由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后果,导致许多同学都习惯了别人给自己安排好的生活,按部就班地过每一天,而不去思索更远的将来自己应该去从事什么,而这也是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最突出的不同点之一。在一项针对毕业学长学姐的采访中,尽管他们本身都已十分优秀,但也不难看出他们对于没能在大学期间提早进行个人规划所流露出的的遗憾。

  “最想改变的是关于阅读、英语、数学方面的规划(直博方向)。如果读直博的话,英语和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大一大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早点准备。英语的话,可以尽早准备托福/雅思和GRE/GMAT。数学的话,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额外选修随机过程、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课程,为以后早点做准备。”

  与此同时,在为未来的生活条件早做打算之余,对于自身兴趣的认识和探索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想要跨保的同学来说,很多人的初衷都是对于原专业丧失了兴趣,所以说在考虑是否应该跨到金融专业时,也应该充分将兴趣因素考虑在内,否则很可能会重蹈覆辙,在若干年后金融行业没有今天这般火热之时,恐怕又会因为相同的原因陷入到又一轮的迷茫当中。

  正如一位保研至国内最好金融院校之一的同学所言,“金融行业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但供求双方的人才层次结构不匹配,低端人才可能过剩,高端人才依旧稀缺”。因此,要想保持在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质,做好金融行业就业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摩根大通销售与交易部(Sales and Trading)创始人、股权业务(Equities Business)创始人,曾统管全球投资银行(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和全球股权(Global Equities)的集团前副董事长卡顿·罗斯所言,“我认为,想在金融领域成功,你并不需要是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专业的。你可以是任何学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当然,有一些基础的技能,比如会计,是很必要的。但是,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训的时候教给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写作,要能分析,还要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这些都是你通过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可以获得的能力”。时刻保持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比什么都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适应能力将会是让你受用一生的财富。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金融作为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其实如果仅仅要求踏入门槛从事一些基础的性重复劳动的话,大可不必大费周章的踏入顶尖院校,但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同学的志向不仅仅局限于此。大家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曾经都那么让他人引以为豪,不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这份骄傲,而不要把目标局限于做没有一个没有梦想和追求的金融民工,这样你的人生格局注定不会太宽广。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句近年来常常见诸报端的话,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金融业乱象丛生的今天,国家已经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开始整治。长期与金钱打交道的金融从业者,所受到的诱惑也是其他行业不能相提并论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能否保持住初心,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见证了无数因为一时的贪念和动摇致使前途尽毁的悲剧,如此得不偿失的选择在令人唏嘘之余,也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道路千万条,遵规守纪第一条,守住底线和原则,你才可能在金融行业实现长期的发光发热。

  你过得这么好,为什么要转金融?对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答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既然决定了转行,便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希望若干年后,每个为梦想奋斗的人都可以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