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体育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到了关键时刻着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上下功夫
发布时间:2023-10-17
  时至今日,普惠金融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持续增强,满意度显著提升。未来十年再出发,要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上下功夫,强化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促进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金融和更好的社会环境,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时至今日,普惠金融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持续增强,满意度显著提升。未来十年再出发,要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上下功夫,强化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促进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金融和更好的社会环境,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加快,成绩斐然,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导地位。普惠金融发展在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成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既有普惠金融自身实践中显现的问题弊端,也面临着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外部制约。未来十年再出发,要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上下功夫,强化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促进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金融和更好的社会环境,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给予大力政策支持与监管保障,提供了良好基础和环境支撑。进入新时代以来金融,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各类新型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全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对标国际水平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2年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中国在账户拥有率、数字支付使用率、储蓄参与率、借贷参与率等多项核心指标上实现增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

  政策支持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亚美体育。比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惠金融发展规划部署;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呼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国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十年来,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作用,协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时至今日,普惠金融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持续增强,满意度显著提升。

  监管保障上,中国在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为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宏观审慎管理方面,中央银行发挥重要作用,各类政策工具取得良好成效;微观审慎监管方面,建立专门的统计核算标准、考核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机制,比如针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等目标要求;行为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重拳惩处P2P、互联网金融等打着“普惠金融”幌子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监督检查和纠纷解决等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教育,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尽管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从宏观上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处于发展的初中级阶段。整个金融体系参与和运行普惠金融的主观能动性较弱,普惠金融的运行机制体制尚不健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不稳,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制约仍然较强,亚美体育等等。

  受疫情冲击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相较而言,普惠金融的重点目标群体受影响更为显著。在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一度停工停产,老年人、儿童以及孕产妇等特殊脆弱群体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内生动力还不强,国内需求仍不足,一些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障碍。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呈现量小且分散、成本及风险相对较高、收入及回报率较低等特点,制约我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收益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银行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为实体经济减费让利,但对于银行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也产生了抑制效应。商业银行等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内在动力仍显不足,积极性和重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金融服务具有同质性,与客户需求尚存差距。传统金融机构是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尤其是商业银行通过专设普惠金融事业部、增设特色支行和代理服务点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但相较于目标群体多样化的需求而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还很显著,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服务还不够。

  打着“数字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乱象时有发生。数字技术的普及运用极大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但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市场上一些借助互联网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例如,此前我国P2P网贷市场失联跑路、停业经营、提现困难等乱象层出不穷,一些纯诈骗类P2P平台诱惑投资者加入之后立马消失。这些乱象严重违背了普惠金融为社会各阶层尤其为贫困提供金融服务的初心使命。

  当前,普惠金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将更加注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过去普惠金融在高速增长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越来越尖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普惠金融存在理解的偏差和实践上的偏差,及早摒弃过去错误认识和观点十分必要。普惠金融各参与方对现代普惠金融理念的正确理解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但当下社会各方对普惠金融概念的理解还较为狭隘或存在偏差,由此对行为的指导可能会制约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仍简单地将普惠金融等同于“补贴金融”“慈善金融”或“特惠金融”等,导致政府实施不恰当的行政干预,行为“越位”或“缺位”,对市场造成干扰。认知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例如,一些金融服务提供者对待普惠金融群体过于激进,盲目开发客户和扩张经营,未能充分评估客户风险,风险意识淡薄,风控不到位,经营偏离了正常轨道,导致难以长期可持续。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市场化、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如何形成和维持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考虑其商业的可持续性亚美体育,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命令,其发展主要应该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商业上可持续的模式,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普惠金融“可持续”受到高增长基数、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需要考虑发展与风险的平衡关系,应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合理的市场化风险定价。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迈入新阶段,已由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强不强”,这就要更加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要适时深化细化对普惠金融政策实践的总结、归纳和“扬弃”,对于一些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做法要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对于一些最实践案例要扩大推广。聚焦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而言,《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与重要遵循。

  新时期、新征程,我国应继续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总结归纳前期规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特征、新形势,制定新的战略部署,引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是在前期规划收官之后,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普惠金融新发展格局、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指南文件。这次会议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一是加快补齐金融服务短板。县域、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依然存在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应继续将金融资源向这些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配置。亚美体育二是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通过相互融合,能够推进我国金融协同发展,这是普惠金融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三是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等手段,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有效发挥各类机构主体的作用。四是构建形成普惠金融长效机制。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应是成本可负担和商业可持续的,要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健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制度规则以及基层治理等。五是加强普惠金融监管力度。要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风险,完善普惠金融监管框架与手段,持续提升监管能力。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十年,中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要加快数字渠道无障碍升级和适老化改造,发挥传统服务渠道的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避免扩大数字鸿沟和技术性金融排斥。要推动普惠金融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促使参与主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能力、科技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能力,使普惠金融的生态基础与政策环境更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

  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是金融体系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在业务实践中二者往往是分开的,即“普惠不绿色,绿色不普惠”,因此要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朝横向与纵向演化的结果,有利于推动金融服务的均衡化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为更好服务“双碳”目标的实现,应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增强基础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提升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强协同发展,加快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化进程;注重创新,鼓励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科技不断发展;防范风险,做好绿色普惠金融的风险管理;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紧跟国际视野,开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国际合作。

  下一步,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要守正创新,强化普惠金融政策引导和监管引领,完善市场规则,推动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金融,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防控风险。

  具体而言,一是为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的积极作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包括信用信息体系、担保体系、破产体系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等建设。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普适性的原则,这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内涵密切相关,比如“适当性”“成本可负担”“可持续提供”等。四是建立多元化、广覆盖、差异化的组织体系,协同发挥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机构组织的作用,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