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球友会登录中国网财经4月20日讯(记者 郭伟莹)4月18日,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和模式创新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召开。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研究型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一直关注着中国医改的进程,利用自身的交叉学科优势,在科技创新、政策建议、制度改革等方面为中国的医改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希望此次论坛能为目前医保改革的推进完善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探讨。
中国人保健康总裁邵利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健康服务进入“全民需求时代”,进一步优化完善健康治理成为回答人民之问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健康保险需要重新审视功能定位、潜在机遇和发展模式,在“三医”协同联动的格局下完成供给端的自我转型,锚定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主体明确、一体推进、专业运作”的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的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结构和疾病特征的不断变化,对于高质量的医疗需求日益上涨。灵活高效的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此次论坛围绕宏观政策、产业热点、数智应用、卓越实践四大主题,业内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热烈讨论与实践分享。
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关键是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尤其是要减轻人民群众的自付费用担负,不能让医药费用负担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障碍。 因此,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要通过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共同加强制度衔接,形成综合保障效应。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从德国等四个典型国家的商保发展情况对比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并从体制机制建设和产品、理赔、展业等多角度论证了其发展路径和前景。她倡导在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大力推行相互保险计划,实现医患保药合作与共赢;惠民保尽快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合格计划;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开发经办、支付和智能监控系统;代理人转向财富规划师;提高国家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合作的治理能力。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结合医改过程中涌现的若干热点问题一一做了回应。他表示,社会保险存在的意义是促进化解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必然会提出多层次的诉求。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社会保险保基本,防止福利化,不能再提高费率和增加企业发展负担。商业保险及互助慈善等补充性保障体系要作为国家战略性安排,以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解决多元化的需求,这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位和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
如何看待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清华大学教授陈秉正分析了2002-2022年中国健康险保费的收入及增速,从数据的波动性下降来看,中国的健康险市场开始趋于成熟,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发展逻辑不清、定位模糊、缺乏监管等实际问题。要实现商业健康险的创新发展,不仅要从需求端找准痛点,还要从供给端加大变革力度,探索新的产品和盈利模式。
中国人保健康党委委员、副总裁李晓峰以人保健康为例,从其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三医联动探索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人保健康的管理模式以及他们在医疗资源合作、数据互联互通、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和保险企业能力建设的路径。并站在保险供给端的角度对商业健康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