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警示时间银行骗局】银保监会4月19日表示,银保监会从未批准设立“中国时间银行”,相关网站、社交平台、APP等所称“中国时间银行”有关内容均为虚假消息,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公众应谨慎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近期,一些微信群、QQ群大量流传着一种基于互助养老模式的新型投资模式,投资者通过一款名为“时间银行”的手机App,在线上充值一定的“时间币”聘请志愿者每天都能有5%的收益,“时间币”还能一比一兑换成人民币。该项目号称“收益高,风险低,QY球友会登录背靠国家新出台养老政策”,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参与。
此类骗局之所以发生,无非是骗子瞄准了老人口袋里的财富“潜力”。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2.64亿人。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初步统计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超过7万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老年人辛苦打拼半辈子,积累了一笔财富。然而,以往“银发经济”概念更多关注对老人消费能力的挖掘,却忽视了老人群体的投资需求。
老人同样具有让资金或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这意味着相关金融服务需求会持续增加。相比于传统的储蓄存款,国内金融理财产品形态的多样化,也让老人有了更充分的选择,如购买保险、炒股、炒汇及其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等。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老人触网习惯的养成,都会让两者之间的连接程度不断提高。
不过,不少老人缺乏足够的理财投资知识,面对看似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科技、产品,以及诱人的利息回报,很容易导致心理防线的失守,从而被诱骗入局。
因此,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老人的投资骗局,比如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审理了两起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集资诈骗案件,涉案团伙以优惠购买养老保健品为诱饵,谎称公司在云南、广西以及越南有农业和渔业产业项目,利润高、分红稳定,普通会员通过对公司进行投资就能升级为VIP会员并分红,诈骗188名老人1800多万元。显然,专业知识、辨识能力等方面的“软肋”,让某些骗子选择向老龄投资者下手。
银保监会警示“中国时间银行”骗局,再次敲响了警钟,如果老人始终无法获得投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更趋完善的监管与保护,就难防骗子的前赴后继。
针对老人投资理财,有关部门应有更多举措。比如,不少国家设置专门机构,为老人提供知识培训,特设的“老龄教育委员会”鼓励各类学校为老人开设专班,提供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各类教育课程,还联动正规金融机构,针对老人特定投资需求进行讲座。此类成功经验应为我国所借鉴。
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对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实施严格监管。有的国家明确要求,提供金融养老服务的金融机构须设立消费犹豫期和消费额度上限限制,从而为老人投资提供系列保护举措。
当然,面对老人日益增加的投资需求,监管之外还需加大供给。积极发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协同的创新力量,开发贴合老年群体需求、符合长期投资的适老化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让资金在正规渠道流转,满足老人投资理财需求,也拓展了我国金融服务,带来更多市场增量。